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学校概况 > 学校文化

学校概况

About YTCC

yantai city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

学校概况

学校文化

YTCC CULTURE

校徽诠释:

校徽标志采用徽章的样式,象征教育的严谨、端正与正直。

学院的中、英文称谓紧紧围绕着主体图形:盾牌,盾牌是信念、信心、实力的化身;盾牌的上部由绶带缠绕构成,绶带是荣誉与成就的象征;绶带上标识的年代则是时间磨砺的结晶。

盾牌的主体由三条会聚的线条贯穿,象征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精神;同时,它们也抽象的构成两个字母“Y”,与下方的古朴典雅的字母“S”、“L”,共同标示出集团创始人与董事长的名字,象征其思想、精神与信念。

盾牌外部向外延伸的形态则比喻学院的不断发展、开拓的信念。

蓝色,象征理性、刚毅。是学院精神的抽象寓意。

使命:用教育点亮未来


愿景: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


价值观:开放 创新 奋斗 活力

校训: 自强不息 知行合一

“自强不息”源自《周易》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强调永续奋斗、自我超越的精神。我们培养学生不满足于现有技能,主动适应产业升级,终身学习的能力;鼓励师生在技术创新中突破局限,体现烟台城科“技能强国”的使命担当。

“知行合一”强调实践与理论的深度融合。我们的课程直接对接岗位需求,在“做中学”,用实训反哺理论,培养学生“懂技术、能操作、会创新”的综合素养,避免“纸上谈兵” 。

自强不息·知行合一,铸就烟台城科人既怀抱自强不息、追求卓越的鸿鹄之志,又秉持知行合一、扎根实践的务实作风,在技能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统一。


风:敬业乐群  唯实惟新

校风即学校的风气。它体现在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上,体现在学生的学风、教师的教风、学校管理者的作风,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。它是一种精神力量,有一股巨大的同化作用、促进作用和约束作用。

诠释:

“敬业乐群”承自《礼记·学记》“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”,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据此形成其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,强调以敬畏之心精研专业,以仁爱之情凝聚社群。

敬业,倡导师生敬畏职业、精益求精,契合职业教育“工匠精神”的培养目标;

乐群,强调团队协作与集体归属感,呼应现代产业跨领域协作的需求。

“唯实惟新”植根中华文明双重基因:《汉书》倡“修学好古,实事求是”的务实精神,《诗经》立“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”的鼎新之道。

唯实,立足实事求是,教学科研紧扣区域经济实际需求;

惟新,鼓励技术创新与理念革新,推动专业设置动态对接新兴产业(如智能制造、 数字经济),避免教育滞后于市场。

二者交融铸就烟台城科人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,既实事求是又勇于创新的精神禀赋。


教风:立德修身 匠心育人 

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特点、作风、风格,是教师道德品质、文化知识水平、教育理论、教学技能等素质综合的表现,是校风建设的关键。教风在教学活动中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、教学水平、治学态度、科研能力、人格魅力和工作习惯等方面。

诠释:

“立德修身”

立德,出自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”

修身,源于《礼记·大学》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
我们将师德置于首位,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,更是学生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引导者。教师应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,做到以德立身、以德立学、以德施教,培养出“德技并修”的人才。

“匠心育人”

匠心,教师自身需具备工匠精神,以精湛技艺为学生做出示范;  

育人,超越技能传授,注重职业信仰与创新思维的培育,如通过项目式教学传递“追求卓越”的职业态度。


学风:好学敏行  精益求精

学风是学校的治学精神、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,是师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。

诠释:

•好学,源自《礼记·中庸》“好学近乎知”,培养主动学习习惯,倡导通过持续学习接近真知,适应技术快速迭代;

•敏行,引自《论语·里仁》“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”,强调“快速响应、解决问题”的能力。  

•精益求精,取义朱熹《论语注》“治玉石者,既琢之而复磨之”,主张治学如琢玉,直指工匠精神核心,要求师生不满足于“合格” ,在持续精进中实现自我超越。

这种学风体系培养的不仅是知识传承者,更是问题解决者与未来创造者——通过“学”与“行”的螺旋式交互,使每个学习者成为自我精进的主体,在终身学习中持续拓展成长的可能性边界。